论坛
【分享】不良事件监测要点分析与案例解读
发布日期:2019-10-24 点击数:624新闻来源:恒泰医械资讯


    随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颁布,不良事件报告意识显著增强 ,如何增强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管理成了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关注的重点。今日就以植入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为切入点,对其的监测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在增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问题上提供参考。


要点导读

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监测要点:

1、分析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2、建立不良事件收集方法和渠道

3、作为不良事件监测的责任主体,生产企业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分析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附录 植入性医疗器械》(总局公告 2015 年第 102 号)第2.9.1条内容,植入性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应当制定对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分析研究的规定并形成文件。


条款解读

    持有人对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分析研究可参照GB/T 25440《外科植入物的取出与分析》系列标准。

    研究取出外科植入物及其邻近组织对临床并发症具有诊断价值,并可以加深对临床植入物性能和植入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认识,并提供植入物性能和安全性的信息,从而促进生物相容性植入材料和植入物的发展,提高使用寿命。


监管部门检查要点

1、查看持有人对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分析研究作出规定的文件要求是否全面和可行,如获取方法、研究目的、项目启示等;

2、持有人在获得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时,是否对其分析研究并提出其植入产品的预防和改进措施,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产品的安全性。


典型案例分析:


    某公司生产金属接骨螺钉,发生过多起螺钉断裂的不良事件,该公司在获得取出的断裂金属接骨螺钉后,未按规定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未采取任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产品安全性的措施。


分析:该公司在获得取出的断裂金属接骨螺钉后,未按规定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附录 植入性医疗器械》2.9.1条规定。


改进办法:公司在获得取出的断裂金属接骨螺钉后,首先要分析其断裂的原因,如果是由于螺钉疲劳强度过低导致断裂,则需要分析何种因素导致疲劳强度过低,如何改进可提高疲劳强度,使其达到规定的要求。 



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体系

    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 第三条内容 “持有人应当具有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力和相应责任能力,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直接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条款解读

    持有人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责任主体,对其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承担不良事件监测与再评价工作。条款规定生产企业应建立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不良事件信息收集方法,及时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和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其目的是及时、全面地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由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高风险、植入到人体等特点,及时、全面收集其不良事件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不良事件是不可接受的,必须及时收集到相应信息,迅速定位和控制市场上未植入的产品,防止非预期植入;同时,应迅速定位已植入的产品,采取必要的、可行的措施(包括必要时取出、定期检查、随时观察、限制使用、辅助治疗等),才可能******限度地减少、控制风险。


监管部门检查要点

1、查阅持有人不良事件信息收集方法的相关文件规定,检查持有人相关记录,判定是否按相关规定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2、结合持有人生产产品的类型、数量、销售区域、使用人群,判定其不良事件信息收集方法是否与其生产产品相适应,是否能够及时收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典型案例分析:


    监管部门在对某骨科植入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现场检查时,发现企业未按《取出金属外科植入物的分析》制度规定收集使用后的植入物产品并分析。


分析:企业未按制度进行产品收集和分析主要原因

1、产品使用方(医院)未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给企业,也不允许企业将取出的植入物产品带回公司分析,令企业无法分析产品发生不良情况的原因,不能做出改进或反馈。

2、企业未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没有合理有效的反馈(投诉)路径。只将问题归因于医院,没有真正做到对产品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收集、分析。



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履行的主要职责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内容明确规定了持有人的主要义务。因此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履行的职责有:

1、定期收集政府部门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管政策法规与安全性信息,结合企业生产情况,为本企业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提供参考。


2、收集本企业上市医疗器械产品国内外不良事件信息,进行跟踪与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签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文件,内容应至少包括不良事件的收集、报告、调查和评价等内容,明确不良事件的收集方法、报告原则、上报程序和时限等。同时,企业应在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监测工作考核、人员培训和监测文件的管理上作出相应规定,并对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4、建立包含突发、群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5、明确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部门并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本企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


6、开展本企业内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培训、教育与考核工作。


7、配合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不良事件监测中心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


8、建立相应制度和措施,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别着急,快完结了


    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医疗器械上市后的风险,******力度的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只有收集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分析,才能不断地改进产品,不断降低产品的使用风险。生产方和使用方都应充分意识到对不良事件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性的使用-反馈-分析-改进-使用的模式,不断推动医疗器械产品改进,确保医疗器械产品使用的安全有效性。



上一条:【分析】我国医疗器械注册检验现状简析   下一条:超详细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经典案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注册|忘记密码|航空信息|火车信息|气象信息|旅游信息
  版权所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高分子制品分会  WWW.CNCAMDA.ORG
电话:010-68330336  邮政编码:10003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7号国海广场D座1815
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和复制本站的任何信息  目前您是第4166612位     技术支持:温州百度